歡喜?憂愁?快遞業已漸進旺季

2018-09-26   來源 : 雙壹咨詢   瀏覽 :293

網絡上曾有一個關于“快遞業哪個群體最苦逼”的問卷小調查,在普通大眾看來,這個群體必然是快遞小哥,披星戴月的風里來雨里去,多辛苦。最終問卷結束,卻是“基層網點老板”的選項以絕對優勢,奪得“快遞行業最苦逼群體”稱號。甚至有的快遞員表示,老板要同時承受總部的指標、同行的競爭與網點的人力等多方面壓力,仿佛就是一個“壓力罐”,快遞員不爽了還可以腳底抹油,而快遞網點往往投資不菲,老板是“想逃卻逃不掉”。


有句話叫“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”。小編每天上班的路上,都會路過兩家緊挨的餐館,其中一家是早餐鋪,每天忙得不可開交,恨不得長出來三頭六臂去干活,而另一家燒烤店,卻是門可羅雀,半點人影也看不見,門上還貼著轉讓。燒烤店老板每天都會站在門口,眼巴巴地望著隔壁的早餐鋪,那眼神里裝滿了“我要是也這么忙,該多好”。其實快遞業就像那個早餐鋪,在外行人羨慕不已的業務來源背后,每天都有著別人看不到的壓力。同樣,在一些網點老板羨慕其他行業輕松、壓力小時,卻沒有想到他們背后的焦慮與苦惱。行內行外的這座圍城,既然有些網點老板已經身在其中,倒不如做好眼前事,在旺季來臨之時,讓賬戶余額隨著業務量一起增長。


快遞行業在9月份后,開始進入旺季階段,各大快遞企業已經開始相繼召開旺季保障會議,進行高峰期應對部署,這時陡升的業務量究竟是網點的壓力還是動力,就要看網點準備充分與否了。


在人員方面,盡管快遞業在向科技密集型行業轉變,但相較于科技應用率較高的集散領域,末端領域的無人機、配送機器人等科技,能否成熟到廣泛應用仍有待觀察,目前依然需要高度依賴人力。同時隨著即時配送平臺的發展,快遞行業的運力資源也被搶奪,相較之下快遞業在工作時間長、勞動強度大、考核指標多等因素作用下,快遞網點用人難已成常態化問題,造成快遞員極度稀缺的局面。


網點用人已如此多艱,可偏偏有些老板的管理水平,還處在“攆人”階段,管人基本靠‘喊’,留人基本靠‘喝’。因此基層網點老板如何提升管理水平,利用制度管人、績效留人、文化留心,成為了重要的課題。例如某網點在雙十一高峰期來臨前,押下員工數百元工資,過了高峰期后雙倍返還,這樣不僅保證了高峰期人員穩定,又帶給了員工額外的收入,類似這樣的管理辦法,都可以在實踐中發掘應用。


在場地、設備、車輛等硬件投資方面,很多老板有一個誤區,就是過于關注投資回報周期,事實上投資所帶來的操作效率、管理精力、風險、瓶頸突破等方面收益,是要遠遠大于數字算得的回報周期。例如裝備快手、自動分揀機、多層流水線等設備后,所帶來的效率、質量提升,可以使網點去做之前不敢做的客戶,使網點規模再上一層樓。


由于快遞場地搬遷困難、成本高,大部分網點的投資很難一步到位,符合未來3-4年規劃的場地,因此如何提升現有場地利用率就是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。首先,操作場地中如被停車所占用過多空間,就是極大的浪費,可以嘗試重新規劃來提升場地利用率。其次,將場地的立體空間優勢發揮出來,也是提升場地利用率的方案之一。


在雙壹走訪網點中發現,現在處于操作1.0階段的網點仍大有所在,這樣的操作方式不僅場地利用率低,而且操作效率、操作質量都受到極大影響。


相較之下,能夠大幅提升場地利用率的立體分揀筐、五層分揀流水線等應用,使得網點成本大幅下降。當一些處于1.0階段時代的老板,聽說了操作3.0階段的場地面積與業務量數據時,能發出“怎么可能,都是襪子、耳釘吧?”的驚嘆,也不足為奇了。


作為網點老板,多轉轉場地,看看操作,想想點子,總是沒有壞處的。


在派送方面,網點如果可以做得好,將解決掉很大一部分人員方面的壓力,做得不好那就是雪上添霜了。首先在規章制度方面做好調整,想盡辦法加快出倉速度與效率,此舉不僅可以降低派送難度,更可以有效提升服務質量數據,其次在末端門店方面抓起與商超合作的默契, 充分利用自建門店、合作便利店、快遞柜、驛站等末端資源,將快遞員壓力分攤出去,緩解人員與派件雙重壓力。同時網點需要開始做好數據監測,從數據中判斷分析網點短板,制定下一步發展對策,才會在雙十一期間止損,避免更多的罰款與壓力。


總之,快遞網點已經進入旺季,該為雙十一未雨綢繆了,希望每個網點都能夠做好充分準備,讓利潤像業務量一樣攀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