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春節剛過完,有人忙著擺脫“春節綜合征”,有人已經開啟新一年的征程。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,得益于京東物流“春節也送貨”,很多人在春節期間置辦年貨照樣能體驗到“有速度更有溫度”。不一樣的是,如今的“春節也送貨”讓年味兒多添了幾分“科技感”,背后依靠的則是京東物流強大的智能物流系統。
日前,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天津廣播電視臺推出的《超級智能》節目重點講述了“人工智能+物流”的那些事兒,京東物流黑科技中的“智”與“能”被深度解密。
《超級智能》節目播出畫面
人工智能時代需要現代物流體系創新
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,物流行業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,無論是倉儲、運輸還是最后一公里配送,新鮮的物流方式推動著整個行業發生變化,也給普通人帶來的不一樣的體驗。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、南開大學原校長龔克表示,物流是溝通人類生產和消費兩大最基本經濟活動的橋梁,物流行業發展到互聯網時代,以京東為代表的企業開始了自建物流的建設,但是無論是自建還是第三方,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到現代物流體系的創新。
京東物流研發部總架構師者文明介紹了京東智能物流布局情況,包括無人倉、無人機、無人車、人機協作、智能大腦等智能物流技術,正在引領行業不斷向前發展。在他看來,智能包含“智”和“能”兩個層面,“智”包括京東物流的管理和規劃,由“點線面”的布局組成全局的智能物流網絡,“能”指的則是智能終端部分,通過運用黑科技的能力提升效率,提升數字化水平的同時獲取高質量的數據。
“高質量的數據是人工智能的基礎”,者文明表示,有了數據才能形成“良性的閉環”,可以做出更好的規劃與布局。京東的無人倉就是一個鮮明的體現,無人倉背后的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加持至關重要,展現出了京東物流強大的創新能力。
者文明舉例,京東物流無人倉無論是選址、布局還是運行,都少不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參與。京東無人倉是集成智能物流設備、實現高密度立體存儲和全自動化生產的高效無人倉庫,大量采用智能機器人進行多環節、全流程作業,大大提升效率的同時有效減輕員工工作量,比如分揀環節從人找貨變為貨到人,不僅效率提升,618揀選人員甚至可以少跑一個馬拉松。“這其實是物流智能化帶來人性化,把一線的人給解放了出來。”龔克說。
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、南開大學原校長龔克
智能物流成為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相結合的代表
如果說無人倉是高效物流“背后的支撐”,配送環節則是與普通消費者直接接觸的部分。京東物流的配送效率到底有多快?龔克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觀眾,“一天以內就能收到。”
經過多年發展,京東物流已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智能物流體系,支撐京東物流“211”“極速達”等各種服務,其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揀貨路徑優化、路網規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,配送機器人、無人機等則打通了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關鍵環節,使得智能物流與消費者直接互動,成為提升物流配送體驗的重要部分。
京東末端配送無人機正在編隊完成配送任務
者文明表示,京東物流的配送機器人最初是在高校開啟常態化運營,此后持續拓展全新場景,目前已經囊括了小區配送、園區配送、快遞員接駁等多種應用場景,還通過智能配送站的多車型、多線路循環配送探索全新調度運營模式;無人機則在農村地區最后一公里進行了大規模嘗試,在全球范圍內,京東率先將無人機配送運營常態化,并在陜西、江蘇、青海、海南、廣東等全國8個省份開展常態化配送,成為京東智能黑科技的一張閃亮名片。
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,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,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,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。龔克表示,人工智能和物流結合、智能物流的構建,讓人們看到人工智能怎么和實體經濟緊密結合,創造了新的生產力和新的服務,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。融入人工智能的智能物流體系,正在為廣大消費者帶去更好的用戶體驗,有效降低中國社會化物流成本,與此同時,人工智能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,為更多產業發展帶來了新變革。